普特会选在阿拉斯加举行就算了,结果还挑了个美军基地作为见面地点。美军基地也就罢了,更绝的是,普京到的那天,北约大军还要在阿拉斯加周围搞场大型军演。军演分两段,一段是从月初到月底,另一段是从15号,也就是普京到阿拉斯加那天,一直持续到25号。第一段有美国、英国、丹麦参加,主要展示联合防御。第二段则是美国海豹突击队这些精兵强将上,练的是极地突袭、营救这些科目,这摆明了是给俄罗斯提个醒:你的地盘边上,我们随时能动手。
俄罗斯媒体在报道时着重指出,这次的军事演习,不论是从兵力还是装备上来看,规模都比以往要大得多。对俄罗斯而言,这简直就是一场明目张胆的实力秀,甚至还带着点挑衅的味道。就好比邀请你来谈判,结果我家门口却摆满了武器,这看着就很不对劲。毕竟,阿拉斯加离俄罗斯,特别是楚科奇半岛,那可是近在咫尺,这里早就是美俄军事较量的最前线了。美方选择在这里进行谈判,他们的小九九大家心里都清楚:就是想把安全和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,让普京也尝尝被动的滋味。你想象一下,要是换作俄罗斯来安排,说不定会把地点定在加里宁格勒军港旁边,再让舰队在一旁助阵,时刻提醒对方自己的军事力量。但现在情况不同,毕竟这是在人家的地头上,还是得收敛点,低调点行事。
看到美国那边来者意图不善,俄罗斯这边立马紧张起来。会谈就剩一天了,俄罗斯突然说,拉夫罗夫也要跟着普京一起去,一起面对这棘手局面。俄罗斯媒体说,普京出发前给拉夫罗夫加了把劲儿,因为这老手在国际事务上更有经验,处理突发情况也更有一套。
我看来,普京确实是拍板做决定的那个人,但美国这次在会谈前搞的军演,摆明了是想会谈一开始就让俄罗斯处于被动。拉夫罗夫嘛,他是个“资深外交老手,擅长防守反击”,到了现场能迅速应对,反过来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。
再说,咱们外长一行人其实是在给对方传话:这次可不是随便见个面,我们是带着一整套谈判班子来的。你要是想在聊天时带带节奏,我们这有专人防着呢。美国那边原本可能打算冷不丁扔出个提案或者条件,想给咱们来个下马威,现在看来,他们这条路可不好走了。
俄罗斯那边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想法,就是在军演逼近、会议前局势不太明朗的情况下,拉夫罗夫出席会议能给国内的支持者吃个定心丸:咱们不是空手去的,心里有数。同时,这也是给国外的盟友看的一场戏:俄罗斯应对突发状况有一套,不会在谈判时被人家牵着鼻子走。普京这次提前给拉夫罗夫“开了绿灯”,意思就是说,会谈上要是碰到啥突发情况,拉夫罗夫自己能拿主意,不用等普京在旁边小声提醒。这事儿挺关键,外交谈判嘛,有时候就是那几秒钟的反应时间,能决定整个谈判的走势。到了14号,普特会的具体情况公布了。就看见普京和特朗普两个人,带着各自的翻译,面对面聊着。旁边没有外长,没有顾问,就翻译在场,这说明前半场谈话那是实打实的“真心话大冒险”,方便两边把心底里最核心、最敏感的想法掏出来,也不担心被外人听见,减少了泄密的风险。这对普京来说,是双刃剑——好处是能直截了当地摸清楚特朗普的底,坏处就是万一美国那边提前挖了个坑或者整了个意外话题,普京就得自己上阵应对,没了拉夫罗夫在旁边帮忙出主意。
聊完天儿,咱们就进入5对5的代表团正式对话环节。接着,两边儿一块儿开个记者会,向外界宣布。这就算是到了落实那一步了,得把刚才一对一聊的那些口头上的东西,变成能动手干的框架啊、文件啥的。到了这时候,外交、国防、经济这些部门的大佬们都得上场,保证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实实在在落地,也好让两边儿都能“调整”下领导刚才可能随口一说的事儿。
简单来说,这场备受全世界的会谈肯定会吸引全球的眼光,离会谈开始没几个小时了,咱们都等着瞧呢。
做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